《2022版資質標準》(征求意見稿)公布出來快一個月了,相關解讀也看了不少。觀點有沖突、論據各不同,還有3個問題需要大家思考:1、新標準會對企業資深帶來哪些影響?
2、如何應對?
3、接下來如何做好資質規劃?
閑言少敘,先說影響:
與2016版《標準》相比,2022版《資質標準》(征求意見稿)的調整重點是建造師人數要求,強化個人執業能力。2022版《標準》實施后,會對整個行業有以下影響:
1、含金量高的建造師證書(多個專業、帶業績),短期內非常短缺。
2、人員、社保核查會加碼,處罰更嚴厲。
3、競標企業增加,中標難度更大。
進入2022年,搞工程還有三大難:
1、13萬 v.s 5200萬---用工荒凸顯
2021年全國新增1.2萬家建企,總數接近13萬家。但是從業人數已經連續3年減少。
2、29萬億 v.s 0.85萬億---錢難賺
全國建筑業總產值超過29萬億,但是建企總利潤不到9000億,利潤率跌破3%,10年來最低。
3、34萬億 v.s 13萬億---好項目被包圓
2021年建筑業新簽合同總額超過34萬億。其中中建、中鐵等7大央企就超過了13萬億,并且還都是大額的基建項目。
中標難、錢難賺,接下來怎么辦?
?建議一:立即儲備含金量高的建造師
在上一篇《建造師冰火兩重天!你的證升值or貶值?》中,我們對“人員”(主要是建造師)已經做過解讀,不再詳述。
對比現行的《資質標準》,2022版《征求意見稿》對建造師的要求更細化了,特別是專業要求。其中特別提到“每類人員(不同專業)數量不累加考核?!?/span>
因此,增項多個專業的建造師會很搶手,能夠幫企業省下大量用工成本。今后,證書是同一本證書,因持證人實力不同、業績不同,證書的價值會有天壤之別!?建議二:做好人員、社保規劃,隨時應對核查
一旦市場上建造師證書過剩,對人員、社保的核查必然會加大、趨嚴!從2022年1月至今,已有近2000家建企資質核查不達標,不少企業資質已被撤回!
2022年1月,河南鄭州通報813家企業不達標。
2022年1月,江蘇蘇州通報106家建企人員社保繳納不合規,212家企業的322項非市政類資質不達標,撤銷其中75家企業的103項資質。
2022年1月,山西太原通報235家建企資質核查不合格。
2022年1月,江西省住建廳通報278人“掛證”名單;2022年2月,再通報109名“人證不合一”的二級建造師。
2022年2月,山西省住建廳通報89家企業資質不達標。
2022年2月,四川成都通報134家建企的建造師人數不達標。
2022年2月,深圳市通報101家建企不達標。
2022年3月,四川成都通報:決定撤回93家企業的320項建筑業資質。
隨著新標準落地,人員、證書過剩的現象可能會加劇,因此企業需要提前做好建造師等人員及社保規劃,尤其是項目經理、技術負責人崗位,以免影響后面的工程招投標。
?建議三:重視標前經營工作
新標準實施后,現在的一/二/三級資質縮減為甲/乙兩級。對現在的二級、三級資質而言,以后統一換成乙級資質。截至2021年底,全國新增12030家建企,總數達到12.8萬家。其中二、三級資質企業總數超過11萬家。
所以在以后的招投標中,特別是中小建筑企業,競標對手會成倍增加,中標難度加大。因此,投標前的經營工作愈加重要。
?建議四:選擇有實力的商業伙伴
后2021時代,“單打獨斗”會越來越難,“強強聯合、報團取暖”會成為一個新常態。原因有二:
1、整體投資側重大基建,房建市場積重難返。在前幾年的房建市場紅利期,大量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但是業務單一只會干房建。如果不及時轉型,以后的行業內卷程度可想一斑。
2、央企會賺的盆滿缽滿。2021年建筑業新簽合同總額超過34萬億。其中中建、中鐵等7大央企就超過了13萬億,并且還都是大額的基建項目。
綜上:
1、能升資質的抓緊升資質!資質越高,越有保障。
2、向市政、基建領域轉,資質增項、證書增項!